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是喜还忧的财政预算案

2010年度财政预算案已公布!了解我国已不容易完成第九大马计划的既定目标,而明年又是拟定第十大马计划的期限,难免让人们对这次的预算案有更高的期盼。

第九大马计划预计我国经济成长平均每年达6%,但估计只能达到平均每年3.2%。要将经济转型至高附加价值及高生产力,当局对私人界期望极高。但计划中私人界投资成长率应是9.8%,但因这最后两年预算私人投资将是负增长率(或是负9.1%), 所以整个第九大马计划私人投资估计将负增长率0.4%。

面对全球经济动荡、国内经济不景,产业转型之际,我国领导人要规划出一套面面俱顾,而非面面相觑的财政预算案确实不易!但就因为处在节骨眼上,我们自然更加期许这项重要的年度预算案,与民心民意,尤其是与中下层人民的愿望不会相距太远!

1.让我欢喜…

欣慰的是,领导人在国家竞争力方面能洞察端倪并及时采取一些提升和加强的措施,这是值得嘉许的;所提出的3大策略宏观上也应受到肯定,例如提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转型方向是走对了!我国劳力密集行业已不再具竞争力,特别是我们邻国除越南、中国外,连印尼经济都已蓄意待发,所以把发展路标朝向高附加价值产业及农基加工业是个适合我国的发展策略。

2.叫我忧…

虽然政府规划的三大策略是及时的,但却欠缺能立竿见影的高实践性建议,到头来恐怕会眼高手低,沦为纸上谈兵,就如当年拟定第九大马计划的情况一样。

其实,我国正面对严峻的人才外流不设防问题,也严缺有效的网罗国外人才策略。当邻国新加坡早已振臂大事招揽全球各领域人才和专才,我国却还在为引进外籍女佣和外劳争论得不亦乐乎,高低鲜明,未来发展潜能不言自明。

针对我国有朝一日从石油输出国沦为输入国的危机处理,当局也没有提出一个具体应对策略;这是关系国家兴革的大变化,若国家缺乏有效的经济转型策略,我国前景不容乐观。

3.期望与失望…

预算案宣布后,我国各界人士抒发己见,深入探讨。因政府宣布这是个转型与改革的预算案,我们有理由对它抱有更高的期望:

(1)培养人才与留才

经济转型成败主要系于人才的贡献。我国除了强调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对人才外流及吸引人才尽快采取有效因应方案。

中国在本世纪初,为了号召海外人才返国,大手笔地给“海归”学者专家许多优惠方便,各省各地政府各显神通,有者设立创业园,提供先免租后半租工作/研发办事处给海归者;有着给予研发贷款、基金、免税等优惠,效果显著。

政府应该改善现有的政策,以更加开放的企业文化,以实才实能和绩效,而非以性别、国籍、种族和宗教为考虑因素,提供个人绝对的发展广度和深度,以便鼓励及吸引更多留在海外的公民回归国家,为国效劳,贡献他们的专业知识、创意才华。

本次财政预算案为大马女性的外国籍丈夫提供永久居民证,不仅有助把外国人才或专才留在本国,这也包括留住优秀的大马“远嫁”女性,让她们能安心的留在国内发挥专长及提高国家竞争力。

(2)公平合理的教育资源配额

华校和淡米尔学校的教育拨款,与总拨款额对比,是令人伤感的偏低。各源流学校的拨款额比例,应该享有相对于人口比率的配额“照顾”。

有关当局应了解这些其他源流学校及民办学校也辅助了国家培育人才的宏大工程,不因受“单一源流教育”的单元种族思维影响,而摒弃了我国多元社会的正面资源。

(3) 外劳与非法外劳问题

按部就班解决外劳问题的同时,有关当局应避免波及企业营运现况。我国面对的是非法外劳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及经济转型的挑战;在废除合法外劳问题上,必须要周详的计划和完善的执行制度。其实除非我国经济能转型至高价值产业上,才能有效减低我国对外劳的依赖。缺乏周详规划地减低外劳,恐会引发对我国经济更严重的负面影响。

(4)惠及贫困人民的务实措施

降低1%个人所得税,虽利民却惠及不到真正贫苦大众。收入低的贫苦老百姓,已无须缴税,所以那1%对他们来说是画饼充饥,无济于事。政府该把“奖励”放在提升基本设施和福利方面,让他们能真正受惠,例如: 水电、交通、教育、医药等方面的改善和优惠政策。
(5)网络应用是时代的趋势

有关当局坦然承认我国宽频落后于邻近诸国是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了解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我国有必要开放宽频供应商,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电子应用频率及效率。

网络世纪盛行电子交易,而一卡在手已非炫耀而是生活必需。政府向持卡人和附属卡各征收50及25令吉服务税,是为免持卡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沦为卡奴,乃是政府用心良苦;但,这项征税措施应该是对拥有两张或以上信用卡者,否则与减少现钞应用的全球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4. 共同的梦想

首相纳吉上任后,正在尝试为大马人民编织一个梦想,即《一个马来西亚》!
但《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含糊不清,从左至右都可根据自己所需进行皆大欢喜的诠释。它到底是当局面临政治挑战的政治口号,或是当局悟察未来国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有的突破性建国方略?目前尚无法洞察,只能听其言观其行,日后再下评论。即使如此,公民团体有必要掌握我国政治两线制初现后所呈现的契机,全面参与打造一个多元开放、进步繁荣的文明新马来西亚。

愿全民参与爬梳《一个马来西亚》概念的公平民主理论,愿它护航着全民走出种族特权,跨越狭隘宗教狂热主义,引领全民面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冲击,以多元人文思维打开一道国家转型发展的大方向。

Saturday, October 31, 2009

为中国的崛起干杯

华夏大地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尤其这十多年来为把英迪教育集团的版图伸展至中国,并在中国各地为联合办学及招生咨询事宜,一年进出中国不知几多回。

2009年9月27日夜深飞往北京的这一趟旅程,却不同于往常。这天,是以隆雪华堂会长身份,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庆典,心情与以往截然不同。。。

28日凌晨抵达北京。由于机舱座位的局限,彻夜没好好休息,身体关节似乎都僵硬了。甫步出机场,秋风扑面,精神顿时抖擞起来!前往住宿饭店路上,公安武警等保安防范措施严密,严肃的气氛中,却依然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殷切期待国庆大典的激昂心情!这不正是自己的心情写照吗?严谨却又带着几许的兴奋和期待。

史诗话复兴 、歌舞颂改革


29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所呈现的史诗剧“复兴之路”,其演出规模可比美当年庆祝解放的大型歌舞剧“东方红”。这舞台史诗剧以国耻掀开序幕,叙说中国近代的悲惨往事。腐败积弱的清朝面对八国联军的围攻侵略,写下了中国史上丧权辱国的一页,颇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历史画面生动地在舞台展开!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入侵,鬼哭神嚎、生灵涂炭的日据时期,中国人民不惜代价的八年抗战,表演逼真的情景依然勾起人们的悲愤!当舞台上重播当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高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情景时,激动响亮的掌声回荡整个人民大会堂。

之后,舞剧从革命情怀的欢呼、激昂的救国歌曲以及红彤彤一片旗海,转变至改革开放后的建国历程,以及后来与世界接轨。这一幅幅自力更生、激动人心的歌舞画像,洋溢着民族的自信,散发浓烈的民族情感。表演的主轴思想已由“解放全人类”转到民族国家的自强复兴。

三套理论论未来

30日晚受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招待会。这俗称国宴确是庄严又简约,菜肴有特色但不奢侈,宾客有机会畅饮交谈。

温家宝总理是该晚唯一致词人,在致词中最后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确是以改革开放及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未来走向的理论指导。虽然温总理在致词的开始有提起毛泽东思想,但我解读为其对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及建国初期的贡献的肯定。。如今应是改革开放为主导思想。

温家宝的演词以中国近三个领导人的理论来贯穿,带出对自己国家发展的展望与期许,并坚持改革、开放与和平的发展。

硬实力的展示、崛起的自信

10月1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广场上60响礼炮鸣起之后,盛大、隆重和壮观的阅兵仪式和游行队伍,让建国60年,一个甲子年华的中国,赢得了举世瞩目!在全球面前,从万无一失、步伐一致的三军徒步方队,到万紫千红的锦绣中华方阵中的彩车游行,至各式先进的军备武器的展示,无论是人在现场的来宾,还是透过电视台看转播的观众,大家都惊叹不已!我们这些来自海外的来宾,立于天安门旁的观礼台,确实深受感染,更能深刻体会中国人的自豪与自信。当大银幕拍摄久违的朱镕基,来宾们竟不约而同地拍掌,民心所向,无需语言表达!

世界水准的军备和军力傲然展示在全球世人眼前,引起了赞叹连连,却也引起了国际间的一些质疑和忧虑,担心崛起的中国,将导致国际安全受到威胁、世界次序产生重大变化。中国威胁论者窃喜,并妄想以此宣扬中国的威胁性,全然不顾中国当局在阅兵及游行过秤再三强调这是一支为保卫国家、确保和平的队伍。

中国在国庆庆典上把军力武器坦荡荡的展示世人眼前,我的解读是:中国要国际正视她的崛起,靠的是坚强实力;中国有能力与其他强国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是中国自信自强的实际画面;对中国子民而言,以国家有能力保家卫国为荣、有实力富国强民为傲!我不觉得中国展示硬实力是肆无忌惮的骁勇好战心态,也感受不到这样一个展示,就会构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或造成国际安全受到威胁。

所谓弱国无外交,欠缺强势军备作后盾,在国际谈判桌上,如何能够获得西方列强平等对待?中国过去所遭受的耻辱及侵略,足以回应纯和平主义者的诘问。和平的维持需要依赖一定的武器及实力。

载歌载舞的不夜天安门


至于十月一日晚在天安门广场呈现的联欢晚会,更令人惊喜连连,高潮迭起。不少过十万人的表演者,配以网幕烟花绘画及光立方烟花组图,在一特色烟花在空中衬托;我有生以来,真正亲身体会到人山人海,欢歌欢舞的盛大场面!有人批评这些表演者都是硬性安排的,其实现场可得知自愿参与其盛者比比皆是,其激动之情洋溢脸上,伪装不得。

当序歌“我的祖国”响起时,想起中华民族这数百年的悲惨经历,看到今日的盛世,怎能不叫人感触良多呢?当然在中国的建国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我的祖国” 的作者刘炽一生坎坷,就如许多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即使在最艰辛的岁月,也消磨不了其爱国情操及乐观积极。

美丽的误会?

纵观整个国庆节目,左派情意结者对与红歌红旗大声赞扬,看到毛泽东思想再三被提起,似乎也勾起“革命情怀”。至于右倾思想者则忧心忡忡,直指这是中国富强后红潮回流,再次输出革命的前奏曲。

其实我的解读是目前中国领导层实事求是,既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及社会主义思维对中国的解放及民族自强的贡献,又与时俱进地强调了改革开放理论,要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希望解放全人类的人或许会失望了,因今日的中国似乎更热衷于国家复兴民族自强。希望中国和平演变成为资本主义体制者也要失望了,因中国领导人正在创造人类新的建国方略,不会全盘照收西方的资本主义体制;但又不全然排斥一些普世价值观如民主和平,只是需要时日及过程相信欲速则不达。

对崛起中国的期望

60年的国庆庆典,是中国人民集体表现了一场民族自信与自强的大型演出!

中国的崛起,傲视亚洲,成为世界强国亦指日可待。但,作为一个拥有5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除了在军备和经济方面的加强和重视,希望她不会忽略了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提升。软文化是一股强而有劲,渗透力深,比武装力量更具威信、威力的能量!城乡差距、贫富不均是中国在本世纪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也期待,未来的中国能够在民主人权及环境保护方面,对国际社会发挥积极和正面的带动作用。

苏醒的巨龙,以精致优秀的中华文化与进步的普世文明来说服这个世界吧!以自己走出的新道路来贡献人类,这不也是另一形式的解放全人类吗!

让我们为苏醒的巨龙干杯吧!迈入一甲子,祝您龙体强毅,造福人群!

31/10/2009

Friday, October 9, 2009

体验与体悟的交织

陈友信

华总选举后第二天,我就匆匆远赴中国北京出席中国60周年国庆庆典。旅途上,我有机会和一些华团人士针对这次的华总选举,进行检讨及剖析选举的结果,令我得益不浅。前天,在隆雪华堂常务董事会议上,与会的董事也诚恳地进行选绩检讨,我珍惜他们提出的宝贵见解和一再给予我勉励的话。

这次的华总选举,过程或结果皆令我更为深刻地体悟人性!虽然本身参与社团20多年,但向来很少参与选情激烈的竞选,更没有以团队首席候选人之职应战的实际经验。今年,先是隆雪华堂会长之选,后是华总会长之战,一年之内面临这两场战情激烈之竞争,一胜一负令我启发良多,也亲身体会了人生百态。

在华总的竞选,隆雪华堂成绩不佳,妇女组全军覆没,母会会长之职也惨败,3位董事职竞选虽有两位中选,但都拜对方阵容的容纳入其名单,可见双方票数差距甚大。

除了许多承诺与事实不符,其实票数的走向似乎还含有其他复杂因素,所谓最后一晚前任会长丹斯里林玉唐过度挺我帮倒忙而导致游离票倾向方派,其实这种评论对丹斯里林玉唐是极为不公平!我认为这事根本不足以影响大局。早在选举前两天,代表基于各种因素心意已定,胜败已明,最后两天对于一些人来说,仅是表面的敷衍功夫。

这次的选举,我最珍贵的收获却是在各州结交到一些同道中人。有报社在社论版发表“在竞选期间,表现出君子风范和民主精神,没有恶意攻讦对手,获得华社高度肯定” , 这也是我觉得欣慰的。华社工作本就是服务性质的,我本身的领导理念和风格是和方天兴不一样,但这不表示我们不能互相尊重。

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扮演好隆雪华堂会长之角色,带领隆雪华堂继续为民请命,及在更大的平台上继续推进落实《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让国人及华社看到国家发展的方向。

在这场华总选战中我是输了,但在这数个月的竞选路程中,所体验的、体会的与体悟到的点滴,还有我的结盟队伍,一路走来给予我的支持,陪我披星戴月到各州华堂拜访与交流,是我在这场战役所获取及值得珍惜和回味的宝贵和精彩片段......

理想和理念我还是会坚持;唯有坚持,才能圆梦!

目标只要对了,就不怕路遥远!

9/10/2009

Friday, September 25, 2009

《20年行动方略》的缘起与突破

当年华总为第九大马计划献策时,就深刻领悟到华团的备忘录时常面对数据及资料不足的窘境,故面对官员的刁难询问时,往往哑口无言,难以据理力争。

在华总会长丹斯里林玉唐的大力鼓励下,曾在联合国及世界银行担任高职的林德宜博士,终于承诺负责组织专家学者,作三十四个关键领域的学术研究,并撰写包含行动方案的论文;而我也坦然接下方略专案委员会主席一职,与华总多位高层领导人及多州华堂会长组成委员会,全面规划及推动此专案的进程。专案亦获得华社研究中心协办,並委派杨有为先生全程协助。令人欣慰的是专案获得各方支持与赞助,本人在此衷心感谢他们。

为了既尊重各族源流专家学者的研究自由,又能确保拟定的行动方略原则会符合国民民意及华社心声,我们也延请了百多位华社专才及华团代表,共分四个专案咨询撰写组,即(一)社会与环境组、(二)文化教育组、(三)经济组,以及(四)政治与治理组,进行行动方略的草拟工作。

此行动方略的精神与过往华团的重要文件,例如《华团文化备忘录》、《华团宣言》、《华团文化工作总纲领》及《华团大选诉求》,一脉相承。但此文件倒也与时并进,有了七点的新提升:-

这是华团首次大规模邀请包含非华团工作者的专家学者进行的学术研究,并以彼等的研究心得作为拟定行动方略的基调及理论根据。

所延请的专家学者包括了各媒介语及各族的专才,而不只是谙华文的华社精英及华团工作者。

这份兴革建议不只是像华团传统议决案,仅是呼吁有关当局的行动。它是根据个别的方略要求各级政府、企业界及民间组织配合落实执行,催促公民社会的建立。

行动方略着重点在于行动,而不仅是原则性的呼吁,所以此文件将列明具体执行方案及行动步骤。

为了能定期检定行动的绩效,此专案希望每五年华社能进行检讨。除了评定行动的效应外,尚需做出应有的修改,以确保其理念及方略符合时代的需求。

方略是方法与策略的简称,此文件带有策略思考,注重趋势发展的因应之道。华社不能只做针对时事的反应,应有前瞻性思维。

此文件跨越华团最关心及擅长的领域,如华教、中华文化等,而尝试涉及其他重要跨越族群领域,例如卫生保健系统、原住民、环保、能源资源、宏观经济等,扩大华团视野,让华团加入国家建设的队伍。

在此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华团也必须响应时代的号召,与时并进。鉴于国家政治上浮现了两线制雏形,经济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进行转型(如我国在近年内由石油输出国转变成石油输入国),国人若不奋起直追,我国恐会被边缘化。回想五、六十年代的菲律宾风光一时,再看今日菲律宾的国力与现状,我国国民应有所借鉴警惕。

华人应享有公民权利,也要肩负起建国责任。为国家把脉寻路之际,华团更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建塑一个公平、民主、进步、繁荣的公民社会。

筑梦、逐梦、圆梦人生…

当我决定竞选华总会长一职时,确实有些朋友感到纳闷,在教育企业界已有些成就的友信,为何要去背负、承担华总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担子与责任,这是何苦来哉呢?

今天在英迪集团所取得的成绩,我并不觉得是非常特出的成功。我只是尽心朝教育普及化的目标努力,尽力与英迪同仁把高等教育事业推向高素质、高品质,并在国际民办教育界占有一席之地。说真的,我只是尽责地去做好我应该做的工作,我相信从事百年树人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这样做!较贴切的说,我是很幸运的找到了在民办教育领域的方向,也找对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民办教育的定位。


或许有人会以名、利和社会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对我来说,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除了有能力拓展个人的事业,照顾自己的家庭外,有颗热诚的心关怀、参与和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生存才有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才是富足有味!这样的人生,我认为,才有成就感!才算圆满!

社会责任这个醒觉,早在我年少时就已在心中萌芽!从小爱看书,从涉猎五四时期的名著,到阅读外国翻译小说,潜移默化中加强自己的社会意识。我不曾放弃,也不曾忘却,只是在等待适当的时机。自大学毕业从英伦返马后,20多年来,我在事业奋斗、照顾家庭及华团工作中游走,倒也在多个华团组织寻得一大批有志于服务华社,追求民主改革的伙伴。在华团工作历程中,自己也得到磨练,增进了社会经验。

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播下的种子也会开花。早年为民主人权努力过,今日确也看到了累累果实。至于在我的下半场人生,我已准备展开追逐藏在心中已久的梦,即努力协助华团迈向另一个蜕变的新里程,展开另一个新面貌、跨越语言与族群的藩篱,既扎根华社,又要立足于多元开放的理念。

华社应以更积极和主动的步伐,在转型和变革中,与国家一起面对、一起发展、一起成长。华社务必怀抱更宽广的多元视野,全力打造一个与各友族平等交流的平台和桥梁;除了国内的华社动态,希望关怀的焦点也能投射在国家未来与全球趋势,尤其是加强我国与中国及东盟各国的互动互补。我将协力激励更多有抱负、有才干的华社青年和不谙华语的公共知识分子加入华团,责无旁贷的背负起国家建设的千秋大业。

我很高兴拥有一个理念、信念相结合,心境、意境相交融的团队;这个踏踏实实的团队队员包括了老中青,包括了各领域专才;大家都誓言充当为社会责任、为社会志业奉献、分享和付出的“发光体”!

刊载于25/9/2009《东方日报》

心忧与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次中选隆雪华堂会长后,就在众董事的大力支持下,决定竞选华总总会长,这是自己参与华团生涯中的一大挑战。

接受这项挑战,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时”指大环境,目前世事瞬息万变,冷战思维消逝,中国崛起,各国改革趋势风起云涌。新的局势需要新思维、新方案。我国一样面对政经的严峻挑战。在此国家转型之际,华团岂能不进行提升,华社更必须勇起直追,掌握变的规律,为下一代开拓新境界。

我将“地利”比喻如今华总地位愈受国内外看重,华总总会长更在国家建设、民族自强过程中有重要角色扮演。我身在华总工作20多年,不乏华团工作经验,故此领域应能有所发挥。

“人和”强调团队精神及人脉。我在阐述竞选理念,特别是《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后,得到各州许多有服务精神的华堂代表热烈反应,更令我有信心若中选为华总总会长,可以有充裕人力去落实我们的理念。

一位多年好友提醒我“天道酬勤”,使得我在过去一个多月来仆仆风尘,四处拜访、交流、请益。一想到朋友少有的认真语气,就不敢怠惰,以免辜负朋友们的祝福。

另一好友强调“格局决定结局”,又让我再三反省我们的团队,是否拥有宏伟的格局协助华社突破当前的格局。

这次的竞选,双方都强调理念,这是我最欣慰的发展。有人说“胜者包容,败者从容”。华团领导本就应具备包容心,,败者才有可能归队,而败者若不能从容的透视成败,则华团就会每次竞选后流失人才。在当今面对急速转型,华团的确是没有分裂的本钱。

我对当今我国现状的确有所心忧,忧我国竞争力不够,忧国家种族政治蠢蠢欲动,更忧华裔下一代若不能认清自己的公民权益与义务,如何参与国家发展?记得五六十年代菲律宾国力在东南亚首屈一指,今日菲律宾大不如前,连身受大专教育者也得离乡背井的被聘做女佣。明日的我国,会否论为今日的菲律宾呢?我哪能不心忧。但为了下一代,我国华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若问我竞选华总总会长何所求,那是因为我和我的团队相信在这国家转型过程中,华总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民请命,协助我国建立成一个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

新时代的华总应该是个具有前瞻性、清晰理念、高效执行力和强大团队的组织。只有扎根的华社,放眼全国,面对世界,迈向未来,华总才能完成强盛华社的历史使命。

22/9/2009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陈友信:我的优势有五点

我自己来看的话,我的优势有五点,第一是我对趋势非常重视,因为未来有很多变数,我了解趋势,就可以和华社一起规划未来,这是我的强项。

第二是我的语言能力强,华语英语没问题,马来语也可以听和讲,我相信自己可以清楚表达华社的意愿。

第三是企业和教育的整合能力,我办教育出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办人,所以这些经验我都够。

再来我是华教出身,是扎根华社,面向各领域,这是现实所需要,我是个非常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它是我一辈子坚持的东西,加上我在国外生活这幺多年,对西方文化也很了解,我遵循的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就是把别人的学识拿来,消化了,就是自己的了。


至于第五个强项,我是一个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人。我花很多时间在世界各地跑动,因为企业多需嘛!更重要的是,我非常重视对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因为我看到大势所趋,我国只有两千万人口,中国看不上。不过我们要是戴上东盟的帽子,就有五亿人口这幺多,跟中国来沟通,就容易办事,而且这里面不存在种族和宗教的问题。

华团领袖的评价

● 陈友信先生参与华团工作超过20年,从青年团开始,一步一脚印,历任各社团领导,到今年获选为隆雪华堂会长,可谓经验丰富、资历完备。其实,多年前就已经有很多隆雪华堂的董事支持他出来竞选会长一职,他说准备不足,婉拒大家的好意。而今年,他在各方面都准备充裕,因此当仁不让,希望有一个更大的舞台为华社和国家服务。由他来领导华总,我深信会为这个重要的团体带来一番新气象。

---拿督黄汉良(隆雪华堂前任会长、华总前任副会长)


● 现年54岁的陈友信硕士,在事业方面,如日中天,成功创办了英迪国际教育集团,包括一所大学、七所国内分院和,以及三所分布在曼谷、雅加达、北京的海外分院,曾担任院长及现任集团总裁。在他的管理之下,从一间只有37名学生的学院发展成为马来西亚首屈一指的私立大专院校,学生人数有一万多人,来自全球58个国家。

最近他也在中国长沙发展一间拥有3万2千名学生的民办大学,可谓桃李满天下。我的总结是,陈友信既然具备所需的学历、服务华团的丰富经验,加上事业上的成就,在政经文教各方面都能专心一意的扮演积极的角色,因此,他是华总会长的最佳人选!而其搭档署理会长候选人拿督林家全是人面甚广,有理念的成功企业家。

--- 拿督蓝武昌(槟华堂署理会长)

● 我跟陈友信先生已经相识多年,在社团方面也有很多合作的经验,因此非常熟悉他的为人和办事的风格。友信从1980年代就已经在华团推动民主人权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二十多年来,他关心社会和国家的脉动,针对国家政策和行政偏差,他讲事实、摆道理,针砭时弊,不卑不亢,并且还经常跟友族团体沟通协调,立场一致,充分体现一个有理念、有行动的领导人风范。他稳重的性格、丰富的经验、服务社会的热忱,正是出任华总会长的最佳人选。其拍档拿督林家全也是一位有理念、有行动的新一代华团领袖。

--- 刘志文(森美兰中华大会堂会长)

陈友信:我们没有分裂的本钱

星洲日报/ 2009.7.19

这次选举尚未看到“人身攻击”,而是进行一场“君子之战”,这也是为未来整合归队建立良好基础,不至于因为一场恶斗最终导致许多人才流失。

一个组织内不同理念是很平常的,但我们没有分裂的本钱,因此要自我克制,建立良好的选举基础,例如参选人重视理念分享,而非各挑弊端。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忆往昔,思未来

文:陈友信

最近为了要竞选华总会长,除了有机会和各州华堂领袖沟通交流,也乘机整理自己的思维, 并回顾这廿多年参与华团的心路历程。


记得当年逗留英国7年多,经过海外留学及在异乡就业生涯后,始终觉得月亮是家乡的较圆。返马觅得工作后,就思索要如何参与社会工作。我即可选择英文源流的社会团体服务,也可参与华团组织。最后决定加入华团,正在于相信华团对华社兴革的重要性;更坚信华人在我国的明天取决于国民团结的成败;若能正确应用华团的资源促进国民团结,将会令建国工作事半功倍。

回首来时路,重阅了自己在1986年首次在华社的公开讲稿,那是在一场“为华社开拓新境界”的讲座会上发表的。当年初出茅庐,毫无社团社会经验,单凭年青人的勇气公开宣称“基本人权的捍卫,民主法治的精神都能被各族民众认同,都可成为国民团结的基石”。

一恍廿年有余,虽然觉得当年的见解过于简化,但其原则我今日依旧坚持。近日因赵明福的不幸遭遇,反贪委会的妄法滥权,不也引起了各族人民的公愤!

在华团工作多年,我绐终认为华团工作即要扎根于华社,也应跨越族群的蕃篱。在今天世界急速变动,国家转型的关键时刻,华团更需致力于结合友族争取一个各族平等的公平社会。

华团传统上以华文作为唯一的活动媒介语,许多不谙华文的华裔,既使有志于服务华团贡献华社,也不得其门而入。这些从小不谙华文的华人,虽因现实原因或父母的选择而没有掌握母语,无法直接接受中华文化的薫陶,但不少在家庭文化及成长过程的潜移默化确也吸纳不少华族文化基因,再加上目前的大势所趋,不少这类华人也依然关心华族命运及国家未来,愿为华社国家效力。华团不应低估这群人的影响力及潜能。


近来我在协助推动《马来西亚廿年行动方略》过程中,就亲身体会到和不谙华文的华裔及友族专家学者的互动中,彼此颇有收益,扩大视野、增进了解。负责策划此规模不小的研究计划的林德宜博士,本身就是一个纯受英文教育者。目前参与此研究的46位专家学者中,就有16位非华族人士及10位不谙华文的华裔学者。这群为数不少的不谙华文的社会精英肯积极参与华团所发起的工作,确也是华团的头一遭。为了能更准确反映华社的意愿,华总也邀请另外100多位主要华团的代表及其他个别社会工作者,耗时数月召开不少于50次会议,从学者的学术研究中撷取精华及数据,归纳成了执行性较强的的行动方略,以免它沦为一纸公文。

我国目前正置于塑造新未来的关键时刻。在这新时代的新格局,华团有必要协助建立更广阔的理性公共空间,促进多元开放的社会文化,创造更多机会让各族人民开展各层次的交流互动。我们应积极地化被动为主动,为我们的下一代催生一个公平进步的社会,培养下一代的正确公民意识;即要享受公民权益,更要负起公民的义务,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马公民。

27/7/2009 刊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友信攻坚 革新撼旧

光明日报/报导:张玳维‧2009.08.11

◆年轻不能担当会长?

问:有人说,你的样子“年轻”,犹如华团里的“新人”,而传统上都是“老人”领导华 总,是否欠缺说服力?

答:华总会比国家更重要吗?不会,曾有部长30多岁,首相50多岁,华总总会长就一定要六七十岁吗?我不懂这是谁定的,这也是华社要改变的思维,要选贤与能,不要根据肤色、籍贯、年纪或性别。在中国,30多岁都做市长了,如果华社还是这样这样的思维,未免太落后了。

有人的想法是我在华总活动久吗?我说,华总是华团的部份,我在华团活跃20多年,我与方天兴差不多同时候在华社出道,我在青年团,他也在青年团,我们基本上都是从青年团开始。

问:请你说明自己的优势。

答:我的优势是有所准备,因为一旦获选华总总会长,需要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准备;第二点,我有一个很强大、有经验、有干劲、有理念的团队,这团队来自各州,很多州有才干和理想的人一起做事,因为今日的局势需要更多有心人出来工作。最后,我有一个符合大家意愿的理念,我承诺为华总贡献,承先启后,继续把好的发扬光大,把不足的增强,例如网络上的宣传及网络上与各社团的交流,我会成立一些委员会来负责。

◆理念跨越种族藩篱

问:如何确定别人相信你不只是空喊口号?

答:看理念所写,看我过去的表现,我20多年前就谈到各民族的团结和华团应为民请命的事情。1986年,我从英国回来第一次公开演讲,就提到“华裔知识份子的时代使命”,里面提到探索民族的结合点,超越种族的藩篱,说明我今日的理念,并不是为了竞选才出现,因为我很久以前就相信华社的问题,必须各族一起合作,跨越华语体系。我在隆雪华堂担任署理及现在的会长,做过很多配合和超越族群的活动。

◆表态支持未必支持
 问:据说方天兴气势如虹,当初未决定问鼎华总总会长,就获得多州华堂的铁票,你怎么看待?

答:我们不认同这一种表态文化,每州的十位代表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最后的总结是多少人支持你,而不是哪一个州支持你。我发现每一州都有一些人认同你,有人对你有不同的看法。我走动后,发现今日的华团人士,心理上都希望华团的领导出现新局面,以在新局势下为华社争取更多的权益。

Monday, September 21, 2009

成就兴革,缔造典范

摘录自中国报专访 /2009年7月23日

陈友信接受《中国报》专访时说,候选人发表竞选理念,乃是趋势所致,也让中央代表从中了解上阵的候选人,也知道华总未来该走的方向。他指出,只要认同他的竞选理念,都欢迎加入他的团队。

“我已走访大多数州属,主要是谈论华总20年行动方略,每州代表有他们的智慧,与他们各别交谈,也拜会各州华堂会长,收集意见回馈。”

他说,他也曾年轻过,在年青时期也曾受长辈提携与鼓励,他认为,他热衷华团事务,主要受前董总主席林晃升、前隆雪华堂会长邱祥炽及前教总主席拿督沈慕羽等人影响。

他认为,推动华团年轻化,结合不同世代的优势,积极争取年轻一代参与华团,确保华团推陈出新,充满活力。这也是他的竞选理念之一。

捍卫华族公民权益

他说,本着现领导层的“关心政治,超越政治”的治团理念,未来的华总领导层,必须致力营造凡事务实、踏实的华总文化,迈出的每一步是诚信和团结的步伐;在政治隙缝中突围,才能无惧无畏坚守独立自主的原则,才能信心满怀的实践维护族群权益的理想,才能兢兢业业的为华社请命。

他说,积极捍卫华族的公民平等权益,提升下一代的大马公民意识及认同感,并广泛地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

开拓视野,加强国际联系

陈友信说,东协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已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都取得显着的进展,也加强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和共赢成果。

“大马与中国和东协国家的友好关系,不只建立在经贸架构上,在文化交流的框架下,我们的合作关系将更推进一步,扎深一层;华总立足大马,放眼国际,通过与中国和东协各国的民间团体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华总将在世界舞台占一席位,继而发光发热。”

Thursday, September 17, 2009

在继承中求兴革--建立华团新文化,迈向公民社会

陈友信对华总的领导理念
(16/7/2009)

当前国家出现前所未有向上提升的历史契机。朝野政党都致力在观念上、政策上以及行动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顺应日愈多元的大趋势。

我国首相自今年四月初上任以来,便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强调“以民为先,绩效为重”。这项概念受到大部分人民的欢迎和期待。放眼国际,中国的崛起以及东盟架构的成型,也为我国,尤其是华社,提供了政经文教的转型机运。

国际上的新趋势,国家的转型,正是华社振兴的契机。

华总在丹斯里林玉唐的领导下,秉承“关心政治,超越政党”的精神,对于各项影响国家和华社的政策和措施,都处理得相当有理有节,不卑不亢,为华团树立独立的风范。我们认为,未来的华总领导层,必须在自主的基础上,继续领导华社实现下列目标,以壮大民间的公民社会:

(1)秉承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民族的权益,继续为华社请命;

(2)积极捍卫华族的公民平等权益,提升下一代的马来西亚公民意识及认同感,并积极且广泛地参与国家及社会事务;

(3)继续捍卫及发展母语教育,推广及发扬中华文化;

(4)继续坚持多元文化主义,以争取塑造一个多元色彩的国家文化;

(5)跨越族群,提倡多元族群主义,推动华团与其他族群及非华语系统群体的互动,促进民族和谐;

(6)放眼国际,加强华总与中国及东盟诸国民间团体的联系;

(7)推动华团组织民主化及管理现代化;

(8)整合及协调各州华堂及社团组织的资源;

(9)推动华团年轻化,结合不同世代的优势,积极争取年轻一代参与华团,以确保华团推陈出新,充满活力。

为了落实上述目标,我们也将在未来两年,推展下列计划:

(一)落实《马来西亚廿年行动方略》:

我们将成立专案小组,以落实《马来西亚廿年行动方略》,共同打造一个民主、公平、繁荣和进步的马来西亚。

(二)加强国际联系:

华总已经扩大与中国及东盟诸国的联系,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我们将设立委员会,专司负责国际联系,继续加强政经文教领域的联系,以达致双赢的效果。

(三)官民对话:

华总作为华人社会的代表性机构,必须以定期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官民对话,以便建立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管道。

(四)社团交流:

华总作为华社的领导机构,需要定期与社团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归纳其回应、建议及期待,以便向有关当局及整体社会表达及争取。

(五)提升文化节:

我们将在现有文化节的基础上,发动全国文化界力量,全面总结及提升文化节的内涵,并进一步推进其广度和深度,特别是通过文化艺术,促进各族交流互动的长远目标。

(六)筹建会所:

华总之前向雪州政府申请土地筹建多元化会所,目前仅获得1.5英亩。为了筹建较具规模的华总会所,华总有需要继续争取更大面积的土地,以便更有效地推展会务,巩固华总经济基础。

(七)扩大组织,推动华团现代化:

华总中委会已经同意扩大组织,让各州大会堂以外的其他全国性的组织加入华总,以便让华总汇集更大的力量,更具有代表性。此外,华团本身的现代化,将有助于提高行政的效率、决策的品质、影响力的发挥。

(八)争取华教的合理地位和权益:

本着一如既往的精神,华总将配合董教总及全国华教团体,致力于争取华教的合理地位和权益,包括要求政府解决华小的师资问题、提供合理的拨款、根据人口增长的客观需求兴建华小等等。华总也准备努力不懈地争取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以及中国和台湾各大专的文凭。

(九)成立智囊团:

我们准备成立一个涵盖各个领域专家学者的华总智囊团,针对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挑战,定期性协助华社进行把脉,并提出建言,回馈给各有关当局及华社。

(十)加强华团网络联系:

我们将定期更新《全国华团总名册》,包括电邮及网页资料,并加强全国华团网络联系,开创新思潮、更妥善地共享资源、交流互动,更有效地反映民意。我们准备加强华总电脑网页,借助这种电子媒介,来加强华团之间的联系。


总结:

本人恳切寻求各州华堂代表的委托,承诺将致力于贯彻上述目标和计划,促使华总成为具有前瞻性的领导机构,为国家和华社服务。

陈友信林家全结盟竞选华总会长及署理会长

我们,陈友信及拿督林家全在这里宣布,双方决定在这次的华总选举中结盟,竞选华总会长和署理会长。我们结盟,是因为双方有共同的理念:

1. 国家转型,社会需兴革,所以华团要提升,华总领导人必须不亢不卑,有理有节,为民请命,为华社服务。

2. 中国崛起,中国与东盟关系日显重要,家全20年前已投资中国,对马中经贸合作有贡献。友信于90年代初已在中国推动教育企业,曾推动东盟中国论坛工作,目前任马中经贸总商会副会长。

3. 汇集华社华团智囊,也要结合不谙华文的华裔精英及其他友族的专家学者,组织跨语言,跨族群的华社智囊团。
4. 我们将筹建华总会所,目前华总已有1.3英亩会所土地,我们将继续申请更大的土地,并尽全力筹建会所,改进华总的财务。

5. 我们对“马来西亚20年行动方略”有着共同的理念和热忱,将尽全力分阶段落实,希望华团化被动为主动,参与国家建设。

我们的结盟,将会以集体领导、集体负责的精神,来落实我们双方的理念,继续为民请命,奉献社会,捍卫华社权益。

我们期望有共识理念及务实态度的各州华堂领袖加入我们的阵容,共同参与华总领导工作,强化华总,发展国家。在考量及研究各因素条件下,我们非常认同及支持下列六个州属的会长为华总新届副会长,共同为华总、华社服务。

我们支持及认同以下副会长人选,理由如下:

登嘉楼华堂——符之万会长

在华总担任多年的副会长,表现优异,经验丰富,原则立场鲜明,是具诚意奉献华团的好领导。他与该州总务陈明山的领导配合下,成功争取330万的州政府拨款,解决筹建会所的基金;并通过成功举办文化节,把州内的华团组织凝聚在一起,团结在登华堂的旗帜下。

森美兰华堂——刘志文会长

目前在华总担任副会长兼教育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主席,捍卫华社教育工作,立场坚定,与董教总关系密切,是一个有理想、务实的新一代华团领导人。在华总服务多年,其贡献华社、脚踏实地的工作表现,有目共睹。

马六甲华堂——陈瑞燕会长

全国各州大会堂的首位女会长,服务教育领域数十年,有抱负,独立思想,好学不倦地考获伦敦大学法律荣誉学士,以及南京大学中国语言硕士。她加入华总最高领导层,必能带动我国妇女界加入华团工作。

每年由该州在三保山所负责的文化节火炬行点燃仪式,一年比一年办的更出色、更有创意。该州领导层推动及弘扬文化工作的精神,值得学习及赞赏。

吉兰丹华堂——陈永生会长

华社年轻一代的领袖,脚踏实地的社会工作者,服务华社十年如一日,也是丹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在他的领导下,吸引更多年轻有魄力及干劲的新一代加入丹华堂领导工作。他加入华总领导层将有助于加强华总与华教人士的密切合作,强化华总。

砂拉越华堂——苏美光会长

砂拉越的新届会长,是个有理念、高瞻远瞩及有魄力的华社领袖。在他的领导下,矢言为华总东西马建立更密切的联系,愿为东西马桥梁建造的使者。在他的领导下,东西马之间各领域的交流及合作将推向另一个新的里程碑。

玻璃市华堂——陈昱铭会长

曾经担任华总青总团长, 其过去服务华总的表现获得肯定,而进一步被推选为玻璃市州的会长,相信以他的组织能力,必能助于加强华总的形象,捍卫华社的权益。